短命的枣红一角
可能许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建国之初我国发行过五万元面额的人民币,当时解放战争刚刚结束,8年抗战加上3年解放战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市场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之后随着经济的稳定,国家相继发行第二、第三套人民币,五万元面额的人民币由于不适合流通及给人们平常生活造成的不便,逐渐退出流通市场。枣红一角作为第三套人民币的币种之一,与五万元纸币的命运非常相似,发行不久,便退出了流通市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短命的枣红一角,这其中包含的故事也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如大家所知,作为国家法定流通货币的人民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货币符号,每一套的发行更有其特有的意义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人民币的的流通史,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史,因为每一套人民币的发行都深深地符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实际国情,发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
枣红一角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由于国家政策的失误和部分人的煽风点火,文化大革命被越闹越大,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阶级斗争,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谁就会是人们批斗的对象。这时候,偏偏有人把矛头对准了流通的人民币,认为枣红一角里面人物向右走的图案代表了右倾主义思想,是破坏社会主义稳定,央行只好将其回收,这就是短命的枣红一角的由来。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祸兮福所倚,就是其因为过早的被央行收回,使得这短命的枣红一角的存世量非常的稀少,流通时间短也使得它避免了人为的磨损。所以,现在枣红一角可谓是一票难求,被众多投资者所追随,在藏品市场上的价值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