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过,以前纪念币在现在翻倍溢价,但如今却基本上形同面值,收藏起来价值不高,消费出去别人不要,千年之前杨修评价曹操筷夹中的鸡肋,发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评论,想必不少收藏者应该也体会得到。
有藏友对于如今纪念币没啥多的溢价上,总是会不屑地说一句:“喜欢就收藏,不喜欢拉倒”、“喜欢就好,要值几个钱”这类话。从言语之中可以感受到,很多人认为收藏其实更多和喜好挂钩,而非价值,而价值只是收藏当中的衍生事物,并非收藏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想法,小编也认为并无道理。收藏本身就是一种爱好活动,至于自己收藏什么东西,完全看在收藏者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因此,即使是刚从超市里找回来的硬币,也会有人选择去收藏。
但对于纪念币来说,仅仅只是凭借个人喜好的情感来选择藏品吗?纪念币这种东西远比纪念邮票要晚出现的多,纪念币的产生是经济条件向好发展的证明,不然怎么不见红宝书、红像章泛滥的年代,没有毛主席纪念币发行出来呢?显然,纪念币天生就不是用于消费的,而是一直收藏天性大于消费的产物,只是要做到把纪念币的主题表现出来,就要通过流通消费来更好地达到此目的。
所以为什么老纪念币品相不佳,发行量少,但却仍有不少人去追捧和寻找?当年纪念币具有时代感的设计确实在如今的收藏者眼中别具个人喜好,因为看上去就不像是如今的生肖币那样,搞个“灯笼”、“花卉”和“生肖动物剪纸”就能在电脑里拼凑出纪念币的图案,缺乏罗永浩嘴里的工匠精神。而流通的存在和保存的不善,都使得纪念币价值提升,人们喜欢这些纪念币,除了喜好情感,价值情感也是大家必然考虑的因素。
但你觉得,你对生肖币的喜好有多少程度为其付出?或许你兑换几枚散币,或者兑换了一卷纪念币后拆开送人一部分,剩下留给自己,那就是喜好;但如果你兑换了一卷纪念币,甚至兑换一盒,拿着你自己都无法认真欣赏的批量兑换纪念币,还说什么“喜欢就好”,你确定兑换了那么多只是因为钱太多了,丝毫不考虑以后会不会升值?
显然,收藏流通币你可以这么说,但收藏纪念币,你忽视价值的存在而大举收藏,那就真的令人无解了。鸡年生肖币很快就要预约兑换,在面对五亿这种无法升值的发行量上,如果真的喜欢而收藏,你会怎么做呢?